首页     
游客,欢迎您  [登录] [免费注册][忘记密码]
您所在的位置:首页 > 新闻 > 2014-2020年中国石墨烯全景调研报告
  • 2014-2020年中国石墨烯全景调研报告
  • 2014.12.13 |  作者 :2014-2020年中国石墨烯全景调研报告|  人气:698


          咨询在线客服,只需500元,即可得到 《2014-2020年中国石墨烯全景调研报告》电子版本。
          如果您需要百度文库付费文档,我们可以帮您下载,请联系在线客服qq1257749646。
          文中一部分文字:


    第一节 新材料行业"十二五"规划解读

    一、"十一五"期间新材料行业发展回顾

    经过几十年奋斗,中国新材料产业从无到有,不断发展壮大,在体系建设、产业规模、技术进步等方面取得明显成就,为国民经济和国防建设做出了重大贡献,具备了良好发展基础。

    新材料产业体系初步形成。中国新材料研发和应用发端于国防科技工业领域,经过多年发展,新材料在国民经济各领域的应用不断扩大,初步形成了包括研发、设计、生产和应用,品种门类较为齐全的产业体系。

    部分关键技术取得重大突破。中国自主开发的钽铌铍合金、非晶合金、高磁感取向硅钢、二苯基甲烷二异氰酸酯(MDI)、超硬材料、间位芳纶和超导材料等生产技术已达到或接近国际水平。新材料品种不断增加,高端金属结构材料、新型无机非金属材料和高性能复合材料保障能力明显增强,先进高分子材料和特种金属功能材料自给水平逐步提高。

    但是,中国新材料产业总体发展水平仍与发达国家有较大差距,产业发展面临一些亟待解决的问题,主要表现在:新材料自主开发能力薄弱,大型材料企业创新动力不强,关键新材料保障能力不足;产学研用相互脱节,产业链条短,新材料推广应用困难,产业发展模式不完善;新材料产业缺乏统筹规划和政策引导,研发投入少且分散,基础管理工作比较薄弱。

    二、"十一五"期间新材料行业运行情况

    新材料是新兴工业的基础。国家发改委自 2000 年开始组织实施了新材料高技术产业化专项,大力发展对国民经济有重要支撑作用的新材料,特别是发展具有自主知识产权和受西方制约并对中国实行技术、产品封锁的新材料产业化,在一些重点、关键新材料的制备技术、工艺技术、新品种开发技术及节能、环保和资源综合利用技术上有突破性的进展。国家“十一五”规划则明确,新材料产业要围绕信息、生物、航空航天、重大装备、新能源等产业发展的需求,提升电子信息材料水平,加快航空航天材料研制,扩大能源材料生产。

    目前,许多省市政府把新材料产业作为新的经济增长点列入议事日程,并将出台配套的产业政策给予重点支持,其中以北京、上海、西安、深圳、山东、重庆、武汉、江苏尤为突出。海门、江阴、长沙、铜陵、宁波、攀枝花、石嘴山等城市先后提出了建设成国家新材料基地的目标。当前中国的新材料产业在国际产业布局中正处于由低级向高级发展的阶段,未来随着对外开放和与全球业界的广泛交流合作,中国新材料产业将呈快速健康发展走势。中国在一些重点、关键新材料的制备技术、工艺技术、新产品开发及节能、环保和资源综合利用等方面取得了明显成效,一批新材料产业形成和发展,初步形成了完整的新材料体系,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是在电子信息材料领域形成了直径 200 毫米(8 英寸)硅单晶抛光片、纯镓和高纯镓、水平砷化镓晶片等半导体材料产业以及新型超长余辉发光材料和制品、氮化镓基高度发光材料与发光器件、彩色终端显示用荧光粉、纳米级掺稀土基因——氧化硅玻璃复合光放大功能材料、偏光片彩色感光材料等显示发光材料产业。

    二是在电池和电池材料方面形成了包括锂离子电池、方型锂离子电池、锂离子电池极板材料、锂离子电池用六氟磷酸锂、镍氢动力电池正极新材料、动力电池储能材料等在内的完整产业链。

    三是在稀土永磁材料的研究开发与应用上,发明了在国际上处于领先水平的钕铁氮新型永磁材料。

    四是在稀土提取及相关产品方面形成了中国的特色产业,如高纯稀土金属铈、钍、高纯氧化铕、重稀土金属、稀土复合氧化物燃烧催化剂等。五是在新型高分子材料方面形成了改性 MC 尼龙管材和管件、特种工程塑料聚醚酮树脂、光盘级聚碳酸酯、特性氨纶纤维、高分子功能材料热缩细管与母排保护套管等产品系列。

    虽然,中国新材料产业取得了很大进步,但与发达国家相比还有很大差距,主要表现在: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专利成果还不够多,高性能、高附加值的产品相对较少;新材料的工程应用开发滞后,成果转化率低,规模化生产程度低;材料的合成与加工装备落后,资源和能源利用率低,单位国民生产总值所消耗的矿物原料比发达国家高2 ~ 4 倍,二次资源利用率只相当于世界发达水平的1/4 ~ 1/3,废弃资源的回收技术和水平低,环境问题突出等。例如,复合材料工业的落后影响了航空航天产业的发展,一些特殊钢研发、生产落后影响了LNG 运输船和集成电路产业的发展。为满足中国高技术产业发展和产业结构调整的需要,大力促进新材料产业的发展,已成为中国高技术产业发展的一项重要任务。

    三、"十一五"期间新材料行业发展特点

    随着社会科技的进步和新兴产业的快速发展,对新材料需求的种类和数量都大大增加,新材料市场需求前景十分看好。以新材料为支撑的新兴产业,如计算机、通讯、绿色能源、生物医药、纳米产业等的快速发展,对新材料的种类和数量需求也将进一步扩大。预计到 2015年,仅中国市场就需要永磁铁氧体 50 万吨,软磁铁氧体20 万吨,钕铁硼磁体 5 万吨。当前,新材料产业的发展呈现出以下主要特点和趋势:

    1. 应用领域宽广,跨部门跨行业

    新材料与信息、能源、医疗卫生、交通、建筑等产业的结合越来越紧密,不仅包括市场一度热衷的纳米材料、磁性材料等产品,还包括与能源结合紧密的新型能源材料,与信息行业紧密结合的光通讯材料,更有聚氨酯、氯化聚乙烯、有机氟材料等传统高分子材料;同时,生产这些产品的企业又分处不同行业,无论是设备、生产技术,还是销售市场均存在较大差异。因此各国都致力于把材料发展纳入到产、学、研、官一体化的平台,以满足材料开发对各个部门提出的不同要求。

    2. 新材料产业上下游进一步融合

    随着高新技术的发展,新材料与基础材料产业结合日益紧密,产业结构呈现出横向扩散的特点。基础材料产业正向新材料产业拓展,世界上很多著名的新材料企业以前都是钢铁、化工、有色金属等基础材料企业,利用积累的大规模生产能力、生产技术及充足的资金进入新材料领域。伴随着元器件微型化的趋势,新材料技术与器件的一体化趋势日趋明显,新材料产业与上下游产业相互合作与融合更加紧密,产业结构出现垂直扩散趋势。新材料行业的发展依赖于上下游相关行业的发展,特别是下游用户的进一步创新开发,才能使新材料产品最终走向市场。这种趋势减少了材料产业化的中间环节,加快了研究成果的转化,降低了研发与市场风险,有利于提高企业竞争力。

    3. 新材料向多功能、智能化方向发展,开发与应用联系更加紧密

    21 世纪,新材料技术的突破将在很大程度上使材料产品实现智能化、多功能化、环保、复合化、低成本化、长寿命及按用户进行定制。这些产品会加快信息产业和生物技术的革命性进展也能够给制造业、服务业及人们生活方式带来重要影响。同时新材料的开发与应用联系更加紧密,针对特定的应用目的开发新材料可以加快研制速度,提高材料的使用性能,便于新材料迅速走向实际应用,并且可以减少材料的“性能浪费”,从而节约了资源。

    4. 新材料发展和生态环境及资源的协调性倍受重视

    面对资源、环境和人口的巨大压力,各国都在不断加大生态环境材料及其相关领域的研究与开发力度,并从政策、资金等方面都给予更大支持。材料的生态环境化是材料及其产业在资源和环境问题制约下满足经济可承受性、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必然选择。开发新材料将更加重视从生产到使用的全过程对环境的影响,资源保护、生产制备过程的污染和能耗、使用性能和回收再利用的问题。生态环境材料的三个特征是优异性能并节省资源、减少污染和再生利用。目的是实现资源、材料的有机统一和优化配置,达到资源的高度综合利用以获得最大的资源效益和环境效益,为形成循环型社会的材料生产体系奠定基础。







    客服中心
    帮忙找高难度文献qq1257749646

    有问题咨询我


    文献速递电话

    13613017332


    文献原文传递

    文献全文下载

    文献下载可以找我

    展开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