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游客,欢迎您  [登录] [免费注册][忘记密码]
您所在的位置:首页 > 新闻 > 2014-2018年中国医疗卫生行业信息化行业市场调查分析及生产技术工艺研究报告
  • 2014-2018年中国医疗卫生行业信息化行业市场调查分析及生产技术工艺研究报告
  • 2014.12.15 |  作者 :2014-2018年中国医疗卫生行业信息化行业市场调查分析及生产技术工艺研究报告|  人气:758
          咨询在线客服,只需400元,即可得到 《2014-2018年中国医疗卫生行业信息化行业市场调查分析及生产技术工艺研究报告》电子版本。
          如果您需要百度文库付费文档,我们可以帮您下载,请联系在线客服qq1257749646。

          报告中一部分文字:

          

    第二节 医疗卫生行业信息化行业发展状况及运行特点、趋势分析

    一、医疗卫生行业信息化行业发展历程

    根据国际统一的医疗系统信息化水平划分,医院信息化发展普遍经历三个阶

    段:医院管理信息化(HIS)阶段、临床管理信息化(CIS)阶段和局域医疗卫生服务(GMIS)阶段。除上述三个信息化阶段之外,医院和公共卫生管理中的基本管理信息系统(MIS)随着医疗改革的深入也逐渐建立起来。

    医院信息化系统的发展阶段


    医院管理信息系统(HIS)是以收费为中心,将门急诊的挂号、划价、收费、

    配药和住院病人的医嘱、配药、记账,以及医院的人、财、物等工作,用计算机

    网络进行管理,并将从各信息点采集的信息供管理人员查询、管理和决策。目前,

    中国的大型医院基本建立了成熟的HIS 系统,其应用不断扩展,无线技术和手持设备等也逐渐应用到HIS 系统中。中小型医院开始部署HIS 系统,社区医疗服务中心和乡镇卫生院也开始建立HIS 系统。

    临床管理信息系统(CIS)是以病人为中心,用影像存档和传输系统(PACS)、

    放射信息系统(RIS)、检验信息系统(LIS)、病理信息系统(PIS)、手术信息系统(ORIS)等,全面收集病人的临床信息,并通过医生工作站提供给医生。医生可使用电子化医嘱录入系统录入处方、医嘱和检查申请单,查询检查结果,建立电子病历。这套系统将实现医疗文件“无纸化”,提高诊治的自动化,并为区域医疗的开展打下基础。目前,中国的大型医院正处于CIS 系统建设的高峰期,诸如PACS 等各子系统的应用正逐渐成熟。由于各子系统的部署和运营处于相对独立的阶段,信息化建设比较发达的医院已经开始进行集成。

    公共卫生与区域医疗卫生管理信息系统,是用IT 技术把社会医疗保健资源

    和服务,如医疗保险、社区医疗、相关医院、远程医疗、卫生行政机关、药品供应商、设备供应商、银行等连接起来整合为一个系统,实现局域医疗卫生服务。目前,中国的区域医疗信息系统还处于摸索和试验阶段,政府在区域医疗的管理流程和管理政策方面还没有成熟,例如如何转诊、病历的所有权归属等问题有待于进一步明确。区域医疗所需的基础数据系统建设刚刚启动,居民健康档案、区域医疗数据中心等系统也处于起步阶段。

    基本管理信息系统(MIS)是医院和医疗管理部门对基础业务的管理。随着

    信息化应用的深入,医疗机构对于管理信息系统的需求逐步增强,医院成本核算

    管理和OA 是主要的管理信息系统。在新的医疗改革方案中,公立医院对成本核算的需求驱动了对信息系统的需求。目前医院的成本核算系统建设还处于起步阶段,原因是政府的管理政策正在制定和调整中,不同医疗机构的成本核算系统发展区别较大。随着社区卫生医疗网络的建立,社区卫生的成本核算系统也正处于试验阶段,OA 建设同样处于起步阶段。

       目前,我国医院信息化建设的重点开始从以费用、管理为主的医院信息化初

    级阶段逐步过渡到以医院临床信息为主的高级阶段。医院信息系统的开发和应用正在向深度发展,开始从早先的侧重于经济运行管理,逐步向临床应用、管理决策应用延伸,逐步实现“以收费为中心”向“以病人为中心”的数字化医院转变,同时在合理利用医疗资源、优化医疗业务流程、完善医院管理决策方面发挥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目前三级医院几乎都开展了信息化建设,二级及以下级别的医院中80%以上

    已经开展了信息化建设,大多数以HIS 系统为主。HIS 系统的应用基本成熟并逐步扩展应用,医生工作站和护士工作站不断普及,导医系统更加完善;无线应用技术快速发展,手持终端应用逐渐扩展。CIS 系统正在逐步深入,PACS、RIS 等系统应用逐渐成熟,EMR(电子病历)正在被越来越多的医院试用和采用,手术麻醉、重症监护等系统应用得到推广。从2007 年开始的数字化医院集成平台稳步发展,但是整合难度较大,目前发展较慢。

    2003 年SARS 重大疫情灾害爆发后,暴露出我国对于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应急机制不健全、公共卫生发展严重滞后的问题。政府开始加大对公共卫生领域等区域性医疗卫生信息化建设的研究和投入,并推动了包括疫情和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监测系统、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指挥中心与决策系统、医疗救治信息系统以及卫生监督执法信息系统在内的国家公共卫生信息系统建设。同时,医疗体制改革也推动了针对城镇居民的社区卫生服务系统和针对农村居民的农村医疗保险信息系统等多个医疗信息化产品的快速发展,大大延伸和完善了我国医疗信息化产品线;各地卫生行政部门也纷纷建立计划免疫信息系统、妇幼保健信息系统、

    血液管理信息系统等,为未来共享和整合信息资源建立了基础。

    目前,疾病控制、妇幼保健、社区卫生以及新农合等信息化建设在各地区逐

    渐展开,欠发达地区也着手建设相关系统,但信息化应用相对简单。疾病控制、

    新农合等信息化应用已经在全国展开,但是目前建设重点还是省级平台。居民健

    康档案系统建设和区域医疗数据中心建设作为公共卫生信息化建设的重点,在

    2008 年开始大力发展。居民健康档案是实现区域医疗的基础,也是实现医疗改革目标的关键途径,多个省级的政府卫生管理部门开始建立省级平台。区域医疗数据中心用于集成区域内多家医院的医疗信息存储和交换,是将来实现区域医疗的基础。





    客服中心
    帮忙找高难度文献qq1257749646

    有问题咨询我


    文献速递电话

    13613017332


    文献原文传递

    文献全文下载

    文献下载可以找我

    展开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