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您需要百度文库付费文档,我们可以帮您下载,请联系在线客服qq1257749646。
报告中一部分文字:
一、中国铁路建设的历程回顾
187年,中国土地上出现了第一条铁路,是由英国的怡和洋行在华修建的吴淞铁路。凭借英国工程师的几份设计图纸,当时矿场工人采用起重锅炉和竖井架的槽铁等旧材料,试制成功了一台0-3-0型的火车。五年后,在清政府洋务派的主持下,于1881年开始修建唐山至胥各庄铁路,从而揭开了中国自主修建铁路的序幕。但由于清政府的昏庸愚昧和闭关锁国的政策,到1894年,近二十年的时间里仅修建约400多公里铁路。到1949年新中国成立前夕,中国铁路里程达到2.18万公里。到2003年底中国铁路只有7.3万公里。50多年只增长了5万公里,人均不足一根烟长,到2012年底,全国铁路营业里程达到9.8万公里,高铁运营里程达到9356公里。
开创时期
(1876--1893年)
有关铁路信息和知识开始传入中国,大约是在1840年鸦片战争前后。当时中国的爱国有识之士如,林则徐、魏源、徐继畲等人先后著书立说,介绍铁路知识。
1876年,中国土地上出现了第一条铁路,这就是英国资本集团采取欺骗手段擅筑的吴淞铁路。这条铁路经营了一年多时间,就被清政府赎回拆除了。
中国第一条自己修筑的铁路——京张铁路(现京藏铁路)。京张铁路连接北京丰台,经居庸关、沙城、宣化至河北张家口,全长约201.2千米,于1909年建成,是中国首条不使用外国资金及人员,由中国人自行完成,投入营运的铁路——京张铁路建成之前中国最先有新城至高碑店之新易铁路,亦由詹天佑建成,但只供慈禧太后祭祖使用)。詹天佑是建设铁路的总工程师,后兼任京张铁路局总办。
缓慢发展时期
(1894--1948年)
1894年,清政府在中日甲午战争中战败后,八国联军攫取中国的铁路权益。一万多公里的中国路权被吞噬和瓜分,形成帝国主义掠夺中国路权的第一次高潮。随后,他们按照各自的需要,分别设计和修建了一批铁路,标准不一,装备杂乱,造成了中国铁路的混乱和落后局面。在清政府时期(1876~1911)修建铁路约9400公里。其中帝国主义直接修建经营的约占41%;帝国主义通过贷款控制的约占39%;国有铁路,包括中国自力更生修建的京张铁路和商办铁路及赎回的京汉、广三等铁路仅占20%左右.
辛亥革命后,袁世凯在1912年宣布“统一路政”,解散了各省商办铁路公司,把各省已经建成和正在兴建的铁路全部收归国有,用以抵借外债,因而形成了帝国主义掠夺中国路权的第二次高潮。从1912年到1916年各国夺得的路权共达13000多公里。北洋政府时期(1912~1927),在关内修了约2100公里铁路。
1928年,南京国民党政府执政以后,主要是以官僚买办资本与帝国主义垄断资本“合资”方式修建铁路,从而出现了帝国主义掠夺中国路权的第三次高潮。南京国民党政府时期(1928~1948),在中国大陆上共修建铁路约13000公里。
新中国成立
抢修和恢复铁路运输生产时期
(1949-1952年)
1949年10月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1949年一年共抢修恢复了8.278公里铁路。到1949年底,全国铁路营业里程共达21.810公里,客货换算周转量314.01亿吨公里。
例如:1953年7月30日,成渝铁路正式交付运营。它横穿四川盆地,沿线物产富饶,能够有力地促进西南地区物资流通,对发展生产和繁荣经济建设起着重要作用。
1952年6月18日,满洲里至广州间开行了第一列直达列车,全程4,600多公里畅通无阻。到52年底,全国铁路营业里程增加到22.876公里,客货换算周转量达802.24亿吨公里。
中国铁路网骨架形成期
(1953-1978年)
从1953年开始,国家进入有计划发展国民经济的时期。到1980年铁路经过了五个五年计划的建设,取得了辉煌的成绩。
1976年,中国人民粉碎了“四人帮”反革命集团,结束了动乱的十年。中国共产党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拨乱反正,出现了伟大的历史转折,国家工作的重点转移到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上来,并提出“调整、改革、整顿、提高”方针,铁路工作又逐步恢复和发展,到1980年底铁路营业里程达49.940公里,全国铁路网骨架基本形成,客货换算周转量达7.087亿吨公里。
改革开放新的发展时期
(1979年以来)
中国共产党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国民经济开始了新的发展时期。1982年指出“铁路运输已成为制约国民经济发展的一个重要原因”,提出“北战大秦,南攻衡广,中取华东”的战略。到1985年底,全国铁路营业里程达52,119公里,客货换算周转量突破1万亿吨公里。
2005年1月7日,温家宝主持召开国务院常务会议,讨论并原则通过了《中长期铁路网规划》,明确了我国铁路网中长期建设目标:到2020年,全国铁路营业里程达到10万公里,主要繁忙干线实现客货分线,复线率和电气化率分别达到50%,运输能力满足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需要,主要技术装备达到或接近国际先进水平。
2000 年我国铁路处于初步建设阶段 。2000 年底,我国铁路全国运营里程达到 6.8 万公里,复线里程 2.1 万公里,复线率 31.2%,电气化率为 1.5 万公里,电气化率 21.8%。2000 年底铁道部用于固定资产投资总额达到 781亿元。同时,2000 年底,我国铁路旅客发送量 9.94 亿人,周转量 4533 亿人公里;货物发送量 17.8 亿吨,周转量 1.37 万亿吨公里。
第一阶段:铁路建设缓慢前行(2001--2003)
投资额度未达千亿元:2001-2003 的三年间,铁路固定资产投资最高位为 2002 年的 963亿元,复合增速为 3.2%。
重点事件是干线提速:2000 年和 2001 年铁路建设重要事件中有两次是关于主要干线的提速,达到最高时速 160km/h,平均时速 61.6km/h。
第二阶段:铁路建设飞速发展(2004--2010)
各项规划出台促进铁路建设。从 2004 年到 2010 年,国家相关部委出台 6 次文件,每次文件内容都指向加大投资力度、加快铁路建设、提高运营里程等各项指标。具体文件内容及对比详见下表。
图表 1:铁路建设不同年文件内容
两次提速,催生设备线路改造与设施更新。
在 2004 年和 2007 年,我国铁路在全国范围内实施第五次、第六次大提速,促使我国铁路线路和设施改造与更新,2004 年的更新改造投资较前一年上涨 18.2%,占到全年固定资产投资总额的 21%。经过两次提速后,我国列车运行最高时速达到 250km/h,平均时速达到 70.18km/h。
投资额度上涨 870%,达到 8341 亿元峰值。2004 年底铁路固定资产投资为 890 亿元,到 2010 年底已达 8371 亿元,年均增长率高达到 38.3%。
90%以上投资额用于基础设施建设与车辆购置。为了全面实施铁路高速化建设,完成“四横四纵”的高速铁路网。7 年间,基础设施投资与车辆配置在总投资中占比由 83.1%上升到95.6%。两项的投资额度也由 700 亿元上升到 8157 亿元,复合增速达到 42%。
该报告的目录如下:
第一章 中国铁路行业发展分析 7
第一节 中国铁路产业发展综述 7
一、中国铁路建设的历程回顾 7
二、中国铁路产业发展的特征透析 12
三、铁路行业对国民经济的影响与日俱增 16
四、中国铁路市场的开放状况 17
五、中国铁路体制改革进入快速发展轨道 23
第二节 2012-2013年中国铁路行业运行现状 26
一、2011年中国铁路行业发展综述 26
二、2012年中国铁路行业运行状况 34
三、2013年中国铁路行业运行状况 40
四、2014年中国铁路行业概况 48
第三节 2014年重点铁路建设项目分析 50
一、广深港高铁 50
二、贵广高铁 51
三、京沪高铁 52
四、郑万铁路 53
五、黔张常铁路 53
第四节 中国铁路行业存在的主要问题 54
一、铁路行业发展的关键制约因素 54
二、民营资本进入铁路行业的问题分析 57
三、铁路运输行业存在的主要问题 61
四、宏观经济发展预测 66
第五节 中国铁路行业的对策与建议 68
一、解决铁路"瓶颈"制约的途径分析 68
二、对铁路建设项目投资控制的建议 68
三、地方政府参与铁路建设的启示 69
四、铁路交通运输行业的综合发展战略 70
五、铁路行业发展经济环境 70
1、铁道部资产负债率 64% 70
2、流动性逐步回升至 0.8 71
3、收支状况堪忧 73
4、盈利能力较弱 73
第二章 铁路信息化发展分析 75
第一节 铁路信息化基本概述 75
一、铁路信息化发展的背景 75
二、铁路信息化对社会经济发展意义重大 75
三、铁路信息化系统的功能及构成 79
四、铁路运输信息化的内容与实质 83
第二节 全球铁路信息化建设概况 86
一、国外铁路信息化系统应用状况 86
二、欧美铁路公司信息化建设的特点剖析 92
三、国际铁路货运信息化发展分析 93
四、加拿大铁路信息化建设的成功经验 97
五、巴基斯坦铁路信息化建设发展迅猛 99
第三节 中国铁路信息化建设的现况 101
一、中国铁路信息化进入崭新时期 101
二、我国铁路信息化建设取得显著成绩 102
三、中国铁路信息化技术创新成效突出 103
第四节 中国铁路信息化建设中IT厂商的发展 104
一、国内外IT厂商竞逐铁路信息化市场 104
二、IT厂商介入铁路信息化建设领域面临的障碍 107
三、铁路信息化建设中IT应用趋势分析 107
第五节 地方铁路局信息化系统的建设状况 109
一、北京铁路局 109
二、广铁集团 111
三、沈阳铁路局 112
四、郑州铁路局 115
五、济南铁路局 116
第六节 铁路行业电子商务的发展 119
一、中国铁路电子商务发展简况 119
二、铁路运输业中电子商务的业务范畴 119
三、铁路物流的电子商务策略与应用系统 120
四、铁路行业电子商务面临的问题分析 122
五、铁路行业电子商务发展的对策 122
第七节 中国铁路信息化建设存在的问题与对策 123
一、我国铁路信息化建设存在的主要不足 123
二、铁路信息化建设面临系统整合难题 123
三、进一步推动铁路信息化的对策措施 124
四、工业化和信息化融合时代铁路信息化建设的路径 125
五、"智慧的铁路"是实现铁路信息化的有效途径 125
第三章 铁路信息化建设细分领域分析 126
第一节 通信系统 126
一、铁路通信系统的概念与功能 126
二、我国铁路通信系统发展概况 127
三、铁路通信系统的技术发展分析 128
四、移动通信在铁路通信系统应用状况 132
第二节 信号系统 134
一、铁路信号系统的概念 134
二、我国铁路信号系统发展概况 134
三、铁路信号系统的技术发展分析 136
四、铁路信号系统的应用状况 138
第三节 电气化系统 138
一、铁路电气化的基本概念 138
二、中国铁路电气化改造现状分析 138
三、铁路电气化系统的技术研究 139
第四节 信息化系统 148
一、铁路智能运输系统 148
二、铁路客票发售和预定系统 149
三、铁路运输管理信息系统 151
四、铁路办公信息系统 152
第五节 高速铁路信息化数字化系统的发展 154
一、系统简介 154
二、系统发展的政策背景 155
三、市场建设规模分析及预测 156
第四章 铁路信息化建设IT投资分析 157
第一节 中国铁路行业IT系统投资概况 157
一、铁路行业信息系统采购模式 157
二、2013年铁路行业IT投资状况 157
三、2014年铁路行业IT投资状况 157
第二节 铁路行业主要IT系统的投资分析 158
一、信号通信系统 158
二、网络设备 158
三、电气化设备 158
第五章 铁路行业IT系统应用案例分析 159
第一节 铁路信号微机监测系统解决方案 159
一、系统简介 159
二、方案设计 159
三、应用效果 162
第二节 铁路行业远程数字网络视频监控解决方案 163
一、系统简介 163
二、方案设计 164
三、应用效果 169
第三节 列车车厢无线监控解决方案 169
一、系统简介 169
二、方案设计 170
三、应用效果 171
第四节 铁路车辆信息化管理解决方案 172
一、系统简介 172
二、方案设计 172
三、应用效果 173
第六章 铁路信息化建设相关企业分析 174
第一节 中国通号 174
一、公司简介 174
二、企业主要产品及优势分析 175
三、企业未来发展方向 176
第二节 中铁信 177
一、公司简介 177
二、企业主要产品及优势分析 179
三、中铁信铁路IT系统的应用分析 180
第三节 中国铁通 184
一、公司简介 184
二、中国铁通提升铁路信息化服务水平 184
三、中国铁通信息化系统的应用分析 186
第四节 华为 187
一、公司简介 187
二、华为铁路IT产品介绍 188
三、华为铁路IT系统的应用状况 190
第五节 鼎汉科技 192
一、公司简介 192
二、鼎汉科技铁路IT系统应用状况 194
三、鼎汉科技未来发展前景光明 196
第六节浙大网新集团 197
一、公司简介 197
二、浙大网新铁路IT系统应用状况 198
三、浙大网新未来发展战略分析 199
第七节 远望谷 200
一、公司简介 200
二、远望谷的产品优势分析 200
三、铁路信息化建设给远望谷带来的机会 202
第八节 辉煌科技 203
一、公司简介 203
二、公司主要产品及竞争优势 204
三、公司发展战略 209
第九节 世纪瑞尔 209
一、公司简介 209
二、公司主要产品及竞争优势 210
三、公司发展战略 214
第十节北京交大微联 215
一、公司简介 215
二、公司产品及竞争优势 216
三、公司发展战略 218
第七章 2013-2020年铁路信息化建设的前景与趋势分析 219
第一节 2013-2020年中国铁路行业发展前景展望 219
一、中国中长期铁路网规划 219
二、2013-2020年我国铁路投资计划 220
三、2013-2020年我国铁路行业面临的挑战 222
四、中国铁路信息化未来需求状况分析 223
第二节 中国铁路信息化建设的战略规划解读 223
一、指导思想与建设原则 223
二、规划期限和阶段目标 224
三、铁路信息化的体系结构 225
四、铁路信息化的主要内容 226
第三节 铁路信息化建设给IT厂商带来的商机 227
一、高铁投资给铁路信息化设备市场带来良机 227
二、铁路信息化建设热潮下IT厂商的投资前景 232
三、铁路信息化各细分领域的投资机会分析 23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