联系客服qq1257749646,原价25元,现在只需12元,就可以拥有《2015福建高职招考信息技术教材(教师版)》完整版本。
部分内容如下:
【信息获取----获取信息的有效途径】
【考纲解读】
(1)了解信息来源的多样性
(2)了解信息来源多样性的实际意义
(3)能根据具体问题定位信息需求
(4)能根据具体问题选择信息来源
(5)了解信息来源的分类
【知识方法】
1、理解信息来源的多样性
信息来源的途径:他人(口头型:可靠性最差);事物本身(实物型: 可靠性最高);
媒体(电子型:快捷;文献型:费时)
选择信息来源原则:选择可靠信息源,力求信息来源具有多样性和代表性(典型性)。
例:校运会中,张涛参加了校运会上的1500 米项目的比赛,并获得了冠军。回家后,
他把这一喜讯告诉父母。这体现了信息来源的( B )类型。
A、文献型B、口头型C、电子型D、实物型
2、多样性的实际意义:
☆人们可以利用人力资源、设备、出版物、广播、电视、计算机网络、遥感遥测等多种方式
获取信息。
大众媒体如报纸、杂志、书籍、广播、电视、因特网等都是信息的重要来源,实际运用中应
根据信息的不同来源,选择与之相应的信息获取方式。
☆ 信息来源要考虑价值性、时效性、真伪性。
☆ 信息源越广阔,收集到的信息量就越大;信息源越可靠,收集到的信息就越真实。
例1:下列关于信息的获取途径的描述,不正确的是( DD)
A 通过电视可以收看体育赛事B 通过电话可以获取气象信息
C 通过收听广播可以了解新闻D 只能通过网络获取信息
3、定位信息需求:
信息需求包括所需要的信息和要求。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信息的时间范围
(2)信息的地域范围
(3)信息的内容范围
简单地说就是要明确“获取什么时间什么地点的什么样的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