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游客,欢迎您  [登录] [免费注册][忘记密码]
您所在的位置:首页 > 新闻 > 相信“没有什么不可能”
  • 相信“没有什么不可能”
  • 2014.12.08 |  作者 :每天学点心里学|  人气:637


    如果我们觉得什么都不可能,那么即使是机会来到我们面前,我们也不会伸出手去。在这个角度上来

    说,能否有正确的思维方式和科学的管理时间的办法就非常重要,决定着可能成功的事情是否真的能够成

    功。

    美国哈佛大学心理学家威廉·詹姆士研究发现,一个没有受到激励的人,仅能发挥其能力的20%至30

    %,而当他受到激励时,其能力可以发挥至80%。

    因而,即便是完善的个性,由于缺乏前进的动力,也很难实现创富的目标。创立“心理创富学”的希

    尔博士曾揭示出五个赚钱的自我激励的“黄金”步骤:

    首先,你要在心理,确定你所希望拥有的财富数字。如果笼统地说“我需要很多、很多的钱”是没有

    用的,你必须确定你渴望得到的财富的具体数额。

    然后,实实在在地想好,你愿意付出什么样的努力和多大的代价去换取你所需要的钱,世界上是没有

    不劳而获的。

    其次,规定一个固定的日期,一定要在这个日期之前把你希望得到的钱赚到手,没有时间表,你的船

    永远不会“泊岸”。

    再次,制订一个实现理想的可行性计划,并马上进行,你要习惯“行动”,不能够只沉溺于“空想”



    最后,将以上四点清楚地写下,不可以单靠记忆,一定要白纸黑字。不妨每天两次地大声朗诵写下的

    计划的内容。

    这都是鼓励人们相信自己,相信没有什么不可能。有人说:“机会像小偷,来时无声无息,走后我们

    却损失惨重。好想找份兼职增加一点收入啊!”

    如果我们觉得什么都不可能,那么即使是机会来到我们面前,我们也不会伸出手去。从这个角度上来

    说,能否有正确的思维方式和科学的管理时间的办法就非常重要,决定着可能成功的事情是否真的能够成

    功。

    20世纪初,爱因斯坦从别人最不怀疑的概念入手,发现了相对论。你如果说那是因为他这方面的知识

    渊博。那就错了,要知道,他发现相对论时年仅20多岁,只是一家专利机构的小专利员,而当时物理学界

    有着许多科学家,他们的知识都比爱因斯坦要丰富得多。

    为什么偏偏是爱因斯坦这么一个小专利员发现了相对论呢?有人曾问过他这个问题,爱因斯坦是这么

    回答的:

    “我本人并没有特殊的天才。有的只是持续的好奇心、专心致志和顽强的自信,以及将它们与自我批

    评相结合。”

    由此看来,天才也并非天生之才,他们也要有不断创新的意识以及顽强的信念,也要通过各种方法将

    自己的智力潜能发挥到极限。

    第二次世界大战末期,同盟军的最高决策层作出横渡英吉利海峡在法国登陆的决定后,从三个可供选

    择的登陆地点中选中了相对较为理想的诺曼底。

    但是与此同时,也遇到了一个比较大的难题,在诺曼底没有大型码头,无法停靠大型运输舰。如果把

    运输舰停在海上,先用登陆艇进攻,那么重型武器就将无法上岸,登陆艇就容易被德军击退。

    这就要求必须迅速兴建一个大型码头,可是这谈何容易。根据众人的一致经验,即使用最短的时间,

    也至少要一两年。此事迟迟没有进展,成了诺曼底登陆这一战略计划付诸实施的“瓶颈”。

    后来美国的巴顿将军提出了一个令人匪夷所思,被视为异想天开的新设想:像用预制件建造房屋那样

    ,用预制件来建造大型码头。到需用的时候,只要将准备好的预制件运到诺曼底,很快就能装配出几个大

    型码头来。

    虽然人们囿于自己的实践经验,对这一大胆的创新设想一时都很难接受,但经过多次研究和实验,终

    于被证明这是一个可行的办法。

    码头的主要构件是用混凝土建造的大船,由一些很重的首尾相连的“箱子”组成,当它沉入海底后,

    能够经受住任何风浪的冲击。

    在发起进攻前,用潜艇将各种预制件运到登陆地点,先完成水下部分的建造,登陆时再完成水上部分

    。采用此办法,盟军在很短的时间内就建造成了十余英里长的大型码头,可供几十万人的机械化部队登陆

    使用。

    万万没想到盟军会从诺曼底登陆的德国军队,在这次战役中被打得措手不及、晕头转向。

    诺曼底登陆的成功,作为辉煌的战例被载入了世界军事史册。

    而值得我们深思的是:作为这一创新构想的提出者,并不是其他人,而是巴顿将军。在我们的印象中

    ,将军的主要智慧大都是在打仗的时候才能够体现出来,怎么还能提出这样一个带有创造发明性质的构想

    呢?

    这一故事说明了这样一个道理:我们都有自己所看不到的创造性想法和创新潜能,只要你用心去挖掘

    ,这份潜能就有可能被挖掘出来。

    一提到天才、创造者,我们往往都会羡慕不已。可是你是否想过,自己也可以是一个天才的创造者。

    很久以来,我们只忙着对那些发明家、创造者顶礼膜拜,却似乎把自己也有创造的潜能这件事丢到九霄云

    外去了。

    你应该相信:“没有什么不可能。”——我们就是天才!我们也能像爱因斯坦一样创造,如果崇尚“

    没有什么不可能”,就能创造出人们想象不到的奇迹。

    汽车大王亨利·福特,被誉为“把美国带到轮子上的人”。

    一次,他想制造一种V8型的发动机。当他把这个想法跟工程师交流时,工程师们都认为这只能在图纸

    上设计,但绝对不可能在现实中制造出来。尽管工程师已经表示出了无能为力,但福特仍然坚持说:“想

    办法制造出来。”

    工程师们迫于无奈,很不情愿地开始了尝试。几个月后,他们给福特的回答是:“我们无能为力了。



    可福特还是说:“继续尝试!”

    一年多过去了,依然毫无结果。所有的工程师都觉得无论如何都该放弃了,但福特仍然坚持“必须做

    出来”。就在这时,有一位工程师突发灵感,竟然找到了解决办法。福特终于制造出了“绝不可能”成功

    的V8型发动机。

    为何工程师们认为“绝不可能”的问题,却在福特的“逼迫”之下最终解决了呢?

    其中的关键就在于永不满足。把“不可能”的戒律放在一边,而只想我自己是否完全尽力,是否想尽

    了一切办法,穷尽了一切可能。

    如果我们的心不满足现状,那么我们的头脑就能够保持快速高效的运转,千方百计解决一切“不可能

    ”的问题。只有不满足,才有进取的动力,才会有改变现状的创新结果。





    客服中心
    帮忙找高难度文献qq1257749646

    有问题咨询我


    文献速递电话

    13613017332


    文献原文传递

    文献全文下载

    文献下载可以找我

    展开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