联系在线客服,只需200元,就可以获得《2014年地热资源开发行业分析报告》完整电子版本。
报告中部分内容如下:
二、行业概况
地热能是蕴藏于地球深处的热能,按照现有开发技术的可能性,地热能资源的范围一般指在地壳表层以下5,000 米以内岩石和地热流体所含的热量。中国是以中低温为主的地热资源大国,全国地热资源潜力接近全球的8%。据估算,中国深度2,000 米以内的地热资源所含的热能相当于2,500 万亿吨标准煤,初步估计可以开发其中的500 亿吨。
中国地热资源遍布全国各地。中国地热资源主要分为三类:(1)高温对流型地热资源,主要分布在滇藏及台湾地区,其中适用于发电的高温地热资源较少,主要分布在藏南、川西、滇西地区,可装机潜力约为600 万千瓦;(2)中低温对流型地热资源,主要分布在东南沿海地区包括广东、海南、广西,以及江西、湖南和浙江等地;(3)中低温传导型地热资源,主要埋藏在华北、松辽、苏北、四川、鄂尔多斯等地的大中型沉积盆地之中。目前,中国经正式勘察并经国土资源主管部门审批的地热田103 处,全国已经达成地热井2,000 多眼,提交的B+C 级可采地热资源量每年3.3 亿立方米;经初步评价的地热田214 个,D+C 级地热可开采资源量每年约5 亿立方米。
地热资源作为一种可持续发展的低碳环保的清洁能源,由于具备发电、供热、旅游、度假、理疗等多重功能,在现代社会得到越来越广泛的应用,涉及领域涵盖第一产业至第三产业,符合国家经济转型的大趋势。地热资源开发利用行业的发展与国家能源战略、循环经济、经济转型和可持续发展息息相关,是现代经济体系中的“朝阳产业”。
我国地热资源的大规模勘查和开发利用始于20 世纪70 年初期,尤其是20 世纪90 年代以来,随着社会经济发展、科学技术进步和人们对地热资源认识的提高,出现了地热资源开发利用的热潮,平均每年以12%的速度增长,到 2005 年底,全国每年直接利用的地热资源量已达44,570 万m3,居世界第一位。我国利用地热资源实施供暖的建筑面积也在逐年攀升,仅天津地区截至到2013 年底供暖面积达1,900 万平方米,占总供暖面积的6%。按照能源局公布的规划,到2015 年全国地热能供暖面积力争达到5 亿平方米。
经过数十年的发展,地热资源开发利用在技术上已经形成了以取暖、水产养殖、浴疗、农业和医药等直接利用方式和以发电为主的地热资源综合开发利用技术体系。随着地源热泵技术的发展,浅层热能利用目前是中国地热能开发应用的主要方式。总体来看,中国地热能利用已经形成以西藏羊八井为代表的地热发电,以天津、西安、北京为代表的地热供暖,以重庆为代表的地表水水源热泵供热制冷,以大连为代表的海水源热泵供热制冷,以东南沿海为代表的疗养与旅游,以及华北平原为代表的种植和养殖的开发利用格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