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中一部分文字:
平静了几天以后,果然来情况了。
这天上午,一声枪响后,西门的岗哨急急忙忙跑来了,
向吴四爷禀报:打枣庄的大马路上来了三个人,
一人一匹日本大洋马。其中有一个只戴了顶日本的战斗帽,
身上却是便衣,后边跟着的是两个鬼子,
其中一个还挎了把东洋刀。
“他们是打着白旗来的。”哨兵讲。
“人家那是来谈判的。”吴四爷说,那就快请进来。
哨兵变得支吾起来:“咱……不懂,没见过打白旗的,
总觉着……着不吉利,一位弟兄开了一枪。”
吴四爷训斥道:“我就知道你们这些土包子狗屁不懂。
伤人了吗……”
哨兵马上说:“没有,没有,那弟兄的准头太差……”
吴四爷这才如释重负:快快请客。
战斗帽中等个,白白净净,带一副金丝眼镜。
跟我们电影里的翻译官差不多(实为“通译官”。
但为了叙述上的方便,本人入乡随俗)。中国话特流,
这人倒很实在,一落座就说,自己是满洲国人,实际是中国人
。并说自己老辈上是鲁西南金乡一带,清光绪十三年闯得关东
。他说这些话时,声音不大。
好在其它的两个鬼子听不懂中国话,
又加上惊喜于桌上的大核桃,也没在意他说了些什么。
这是吴四爷第一次见到日本人。后来他对乡亲们说,
和咱中国人一模一样,难怪有“徐福东渡”的传说。
“大、大,日本的,没有。”
其中的那个挎东洋刀的鬼子不舍得吃那些大核桃。
另一个鬼子像通信兵,只顾往口袋里装。也不避讳,
只是傻笑。
吴四爷觉得好笑,就说:“你喜欢,就送给你。中国,
大大的多。”
战斗帽一翻译,两个鬼子高兴了:“朋友大大的,
亲善大大的。”接着,那个当官的一挥手,
站在身边的那个鬼子兵打开了随身携带的皮包,哇,
全是花花绿绿的日本钱,有一元的、五元的、十元的,
上面还有个人的头像(以后才知道那是日本天皇)。
翻译说,孤本小队长说可以买你们的。
吴四爷断然一挥手:送就是送,分文不取。
翻译一翻译,那位叫孤本的小队长更高兴了。想了想,
摘下了自己脖子上挂的一个小铜佛,执意要送给吴四爷。
翻译说,这小铜佛是孤本的护身佛,是最宝贵的礼物,
送给你做个纪念。
孤本又站起来,鞠了个躬:“来……来而不旺(往),非离
(礼)也,你、我、中日亲善的有。”
这时,吴四爷才知道,
孤本小队长将是日军驻吴村镇的最高指挥官,
同时兼任宣抚班班长(日军每一个小队设一个宣扶班,
用作对中国人的宣抚工作)。几天后,他们就将进驻。
“为了怕引起误会,特让我们来打前站……”翻译说,
本来他的本职工作是矿上的工程师。
但因翻译大都上了河南前线。他只好被抽出来临时做翻译。
日军接受了“刘坡惨案”的教训,没有翻译,寸步不行。
注意,这个人就是范德昭,以后就成了我的二姨夫!
他马上就要见到我二姨……
我的这位未来的二姨夫说:日军将是“和平进驻”。
不损害老百姓的任何财产,老百姓可照常安居乐业。
“但是,有两条,一,不得对日军有所侵犯;二,
假如有日本商人来做生意,也不得伤害,他们也会照章纳税,
公平买卖,他们若有违法行为,可找孤本小队长。”
吴四爷还是有点不相信:“和以前一样?”
以前,吴村镇及枣庄街上常有日本人从周村或济南、
徐州来做生意,来时,带些花布、香皂、啤酒等货物。
这些日本货又便宜又好,老百姓特喜欢买;回去则捎上些桑蚕
、烟叶、煤炭等东西。日本人对货物质量要求甚严,
但出的价格也高。很多中国人愿同日本人打交道。
吴四爷说,人加言为信。日本人可说话算数?范德昭说,
算数。这位“满洲国”的人又压低了声音说,小日本很清楚,
自己国力太小,不可同中国弄僵,上策是采取“怀柔政策”。
在给中国好处的同时,自己也捞到好处,名曰“以华制华”,“
共存共荣”。
气氛不错,吴四爷留他们午膳,并请来了几位乡绅作陪。
宴会一开始,还有几分局促、紧张,
但随着孤本小队长狼吞虎咽地大口嚼刘拐子狗肉,
气氛变得随和起来:
“好欺(吃)如欺(吃)……大大的好欺(吃)。”
“那你就多欺(吃)……”众人纷纷劝酒。
孤本拍拍肚子,眉头一皱:“刚才,核桃大大的……欺(吃
)不下去了。我……我可以带酒(走)一点吗?”
“可以,可以,当然可以。”大伙为鬼子的诚实而哈哈大笑
。
孤本马上站起来,向着大伙鞠了躬。
腚后的大洋刀被甩得一晃当。但同样是这个彬彬有礼的孤本,
却在扫荡山里的八路军根据地时,
一气辟死了三个八路军的伤员!
在两个鬼子品尝我姥姥烙的菜煎饼,
并赞不绝口也要带走一点的时候,
负责翻译的范德昭借着酒意打开了话匣子。
他说,日本在明治维新前,是个封建幕府制的国家,
各方面还远远不如咱们中国。但经过明治维新后,
发生了很大的飞跃。已基本走上了工业化的行列。其后,
通过两次大战,奠定了其在亚洲的霸主地位。
第一次是甲午战争,一战而胜有着四万万人口的大清。签了《
马关条约》,获得了大量的赔款和割地;二战是日俄战争,
又一举打败了另一个大国沙皇俄国,
而这个俄国还是白种人的国家。从而称雄世界。
“世界是讲丛林法则的,谁的拳头大谁是老大。”
范德昭吃下一口菜煎饼,连连说好吃。
一位商号的老板接了句:“就是说弱肉强食……”
这时,有位饭店的掌柜的小声说了句:不管怎么说,
东北成了满洲国,让人觉得太没面子。
“满洲国人”范德昭不同意了:“实事求是地说,
日本人还是干了不少好事的。首先,他主张五族共和,
废除了张作霖时代的贵族、
军阀特权以及几百年不变的蒙古王公的收地租特权,
主张人人平等,男女平等,普及义务教育,重视公民道德,
调整了税赋。另外,在各项建设上,小日本也下了血本的,
他们帮助东北三省建起了现代工业化的基础,如修铁路(
至今东北铁路密度仍为全国之最),开煤矿、修炼铁厂、
建水利、盖医院、办教育、兴农林等等,还是办了不少好事的
。”
“他们是不是也欺负咱们老百姓?”
范德昭说:“平心而论,不欺负。
其实普通的日本人很好相处,他们认实在。
他们在中国开矿办店,也是照章纳税。以我的老家长春为例,
现有人口50
万,日本人大约有八万。平时大家处得都很好。
做买卖是公平交易,中国警察照样可以管理日本人,
日本兵上街只要三个以上,一律排队。平时,不许他们喝酒,
更不许逛咱中国人的窑子。中、日甚至可以通婚,
我的同学中有不少是找了日本老婆的。我就睡过两个日本娘们
,其中一个才18岁……”
“啊,两个日本娘位,你有两个老婆……”
“我还没成家呢。睡了不等于就结婚,日本人不这么看。”
范德昭一个劲地称赞日本女人会伺候人,
说每晚的洗脚水不凉也不热。
真有点说到曹操,曹操就到的意思,恰在这时,
我二姨上送菜煎饼,范德昭的眼一下直了:
“哟,这么漂亮的闺女……还是个大脚!真是深山出俊鸟呀
。”这一声惊叹,奠定了他与我二姨恩爱相伴、
同甘共苦的美好姻缘。
当年我二姨十五、六岁,正是二八好年华。
听到客人这么称赞她,面颊飞来一片霞光,
这使得她更加妩媚动人。
吴四爷说话了:“范先生好眼力,这是我们镇上的莲花仙子
,每年正月……”
“呀,咱们满洲,不……东三省也是这样的风俗哩。”
这就是命!那天,本该还是由我大姨去当我姥姥下手的。
可齐村的她婆家催她去商量成亲的事,
大姨阴着脸去齐村谈事去了(大姨并不满意这门亲事),
只好由我二姨来顶。我二姨这么一顶,顶出来段浪漫婚姻(
但也充满了苦难)。
我二姨很快下去了,人们的话题自然又回到了“日本人”上
。有人悄悄地问了声:
“现在反满抗日的那些……”
“基本消亡了。”范德昭说:“原先东北军的余部,
基本已被收编,也就是说,国民党的有组织的抵抗已基本消亡
,现在只剩下有红色苏俄撑腰的共产党的几支小部队在抵抗。
这帮人是赤俄在中国的代理人,是一帮彻头彻尾的汉奸。
专添俄国老毛子的屁眼,老毛子供给他们武器、钱粮,
来这边打游击。形势一不好,就遛那边去了。不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