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游客,欢迎您  [登录] [免费注册][忘记密码]
您所在的位置:首页 > 新闻 > 《李鸿章发迹史(下)》
  • 《李鸿章发迹史(下)》
  • 2014.12.01|  人气:848



          咨询在线客服,只需1元,即可得到 《李鸿章发迹史(下)》电子版本pdf。
      

          书中一部分文字:

    敲诈勒索
    光绪十一年(公元1885年)二月,北越法军经过充分准备后,
    开始对驻越清军大举进攻。
    清军从一开始便连遭败绩,法军仅用十天的时间,
    便占领了中越边界重镇——中国境内的镇南关。
    两广总督张之洞无奈之下,
    只好重新起用已休致多年的原广西提督老将冯子材,
    并连续向北越增派部队,希望能尽早扭转局面。
    此时,大清国总理衙门以“广东海防、福建海防、援台规越、
    滇桂用兵”等名义,向汇丰银行已陆续借款七次,
    总数高达库平银一千二百六十万两白银,
    而且还在同其他国家的银行继续商借。
    北越法军此时已从镇南关向中国广西内地纵深推进。
    三月十六日,法国北越军统帅波里也命令谅山前线军队,
    攻取中国驻越军队囤粮基地——广西重镇龙州。
    他在命令中这样写道:“部长通知我,正与中国进行谈判(
    指赫德、金登干二人),这次谈判似乎是严肃而有诚意的,
    他认为若能对龙州有所动作,派骑兵前去,将大有裨益……
    我希望你明天的行动能给中国军以新的教训。”
    此时的茹费理可谓狂妄极了,也得意极了。
    但张之洞此次起用的冯子材,却偏偏是法军的克星。
    冯子材字南干,号萃亭,广东钦州人,行伍出身,身经百战,
    是个勇略兼备的人物。冯子材于同治元年(公元1862年)
    出任广西提督,光绪元年(公元1875年)调任贵州提督,
    光绪七年(公元1881年)回任广西,次年因受排挤病退。
    冯子材守边关多年,最善于利用地形作战,是出了名的“
    地形军门”。冯子材在任期间,曾多次率军入越替越平叛,
    在越南有很高的威望。
    冯子材此次带病出山,名义上是广西关外军务帮办,
    实际上就是对法作战的前敌总统帅。他上任的第一天,
    先骑马对镇南关一带的地形进行了勘察,然后便传令下去,
    让各营修筑长墙,重新布置兵力,并着人在高山上竖旗一面,
    称:法军来时,此旗未举,不准开枪;此旗一举,不准后退。
    冯子材就在旗下指挥作战。战壕、长墙布置妥当,
    冯子材便密令麾下两营人马开赴越境前沿去引诱敌军。
    三月二十三日,法军前线司令尼格里率兵分三路杀了过来,
    一路毫无阻挡,仿佛清军一夜间全部跑掉。
    尼格里见此情形,哈哈大笑道:“大清国如此不经打,
    可见茹费理首相何其高明!”说完忽然拔出指挥刀,大吼一声:
    “大清国,征服你的法国勇士来了!”
    尼格里话音刚落,高山上忽然竖起一面大旗来,
    旗上明晃晃地绣着一个斗大的“冯”字;随着大旗的竖起,
    四周陡然响起一阵枪声来。
    法军猝不及防,慌忙抵抗。激战一昼夜,法军伤亡惨重,
    清军虽也死伤极多,但在冯子材的沉稳指挥下,却越战越勇,
    终使法军大败而逃。溃逃途中,法军统帅尼格里中弹身亡,
    法军更加溃逃如水。
    冯子材乘胜追击,一举收复谅山等地。
    广西举人张秉铨特为这一战赋诗一首,描述当时的情形:“
    连宵苦战不闻金,枕藉尸填巨港平。群酋存者戴头走,
    前军笳吹报收城。南人鼓舞咸嗟叹,数十年来无此战。
    献果焚香夹道迎,痛饮黄龙何足算。”
    与此同时,北越西线的滇军于三月二十四日,
    也在临洮府大创法军,相继收复被法军占领的防地多处。这时
    ,在中国南海横行无忌的法国远东舰队,
    在攻击镇海时也遇到阻拦。
    镇海是宁绍台道薛福成的管辖区。薛福成见法舰行来,
    当即命令炮台各将士齐把炮口对准舰队的旗舰轰击。
    薛福成称此为攻敌先攻帅,能有事半功倍之效。
    此话被薛福成言中,孤拔当真被打伤,法舰队只好转攻澎湖;
    孤拔到澎湖不久便死去,孤拔成了孤鬼。
    副司令利士比暂时接任远东舰队司令一职。
    就在谅山大捷的当日,早就对战争不满的法国巴黎百姓,
    举行了大规模的示威游行。他们冲到波旁宫门前,连连高呼:“
    打倒茹费理!打死茹费理!消灭茹费理!”
    当天晚上,茹费理在议会的一片反对和谴责声中,被迫下台了
    。但就在这时,受总理衙门全权委托的金登干,
    在巴黎与法国外务部政务司司长毕乐的谈判,
    差不多已达成完全协议了,就剩了画押钤印。
    赫德为了不使前功尽弃,
    怕总理衙门因为谅山大捷而重新与法国订约,
    于是快速打电报给金登干,令其迅速与法定议。
    赫德在电报中说:“
    总理衙门唯恐谅山胜利会使宫廷听从那些不负责任的主战言论
    ,急于迅速解决。一个星期的耽延,
    也许会使我们三个月以来的不断努力和耐心所取得的成就完全
    搁浅。你可斟酌以上所说的相机行事。”
    赫德电文中所说的总理衙门,其实就是奕劻,
    而指使人则是奕譞。“那些不负责任的主战言论”云云,
    主要指的是张之洞、翁同龢、李鸿藻等人。
    赫德希望金登干马上与法国定议。
    李鸿章也在谅山大捷消息传到的第二天,
    收到法国驻天津领事林椿从上海发来的电报,
    电报称接到国内的指令,希望能与中国重开谈判。
    李鸿章知道此时与法议和成功的可能性较大,
    于是致电总理衙门:“谅山已复,若此时平心与和,
    和款可无大损,否则兵又连矣。”
    李鸿章满怀希望地等待着恩准的圣旨。依他当时的想法,
    就算与法重开谈判,有资格坐在谈判桌前的,
    也应该是他李鸿章而不会是别人。




    上一篇: 《白门柳3 》


    客服中心
    帮忙找高难度文献qq1257749646

    有问题咨询我


    文献速递电话

    13613017332


    文献原文传递

    文献全文下载

    文献下载可以找我

    展开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