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畜牧业食品安全溯源行业简析,一共有页,试读页,联系右侧在线客服qq1257749646,只需110元,就可以拥有完整电子版本。
温馨提示:当页面出现“文档载入异常,建议您刷新页面或者下载后查看”,这个提示说明已经超过了试读页数。联系在线客服,只需110元,就可获得《2014年畜牧业食品安全溯源行业简析》电子版本。
如果您需要百度文库付费文档,我们可以帮您下载,请联系在线客服qq1257749646。
部分内容如下:
三、行业发展特点
畜牧业食品安全溯源子行业除具备物联网行业一般特点外,还有如下特点:
1、养殖阶段
养殖阶段的主管部门主要为农业部,为了满足动物性食品的安全性和动物疾病的预警和控制,农业部在“非典”之后即开始着手制定政策规范,先后推出了《畜禽标识和养殖档案管理办法》、《牲畜耳标技术规范》,要求养殖企业为饲养的牲畜佩戴二维码免疫耳标。但由于采用的二维码技术存在耐脏差、误差大、掉标率高、操作不便等缺点,且对养殖企业不能带来收益,反而增加了心理负担和运行成本,因此实际执行的效果达不到预期。
近年来,包括公司在内的行业内部分领先企业开始推广RFID 技术在养殖企业的应用,目前已成功实施了部分应用案例,获得了养殖企业的认可。
2、流通阶段
流通阶段的主管部门主要为商务部,商务部自 2010 年以来即着力推动城市肉类蔬菜流通追溯体系建设,截至2014 年6 月,已经对全国3 万多吨、300 多种产品实行了追溯管理,覆盖了200 多家屠宰场、100 多家大型批发市场、3,000多家菜市场、1,000 多家大型超市、1,000 多个团体采购单位。但商务部并未制定流通环节的食品溯源标准,不同地区应用的技术路线存在差异,呈现出明显的条块分割状况。